日前,生态环境部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且第二批5个典型案例已集中公开通报。其中,新疆“乌昌石”地区因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不严不实再次被点名。早在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就曾重点关注过“乌昌石”区域型大气污染问题,时隔五年,该区域大气污染困境为何还得不到突破?
一、产业结构偏重
据了解,“乌昌石”地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在全新疆4.1%的面积上消费了全疆近一半煤炭,今年第一季度重污染天气比例高达30.4%,主要污染物有SO2、NOx、颗粒物等。这一点与其他以电力、化工、钢铁等产业为主的地区相似,且并不是毫无治理头绪。
根据《“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对标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从源头上严格“两高”项目准入,并要求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采用先进使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如在钢铁行业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全废钢电路工艺等。另一方面,燃料原材料的清洁替代也应加速,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以及生产“电气化”水平将有效缓解燃煤带来的大气污染压力。
而此次通报提到,“乌昌石”地区因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仅导致煤炭消费量削减目标落空,还存在部分工业炉窖未安装脱硫措施的情况,焦炉烟气中SO2、熄焦废水挥发酚、氰化物超标严重。可见,大气污染高发地区,对于监管工作有着更高要求,除制定目标、规范外,决策部署力度更为关键。
二、重污染天气应对积极性不足
当前,应急减排已成为减轻大气污染、防治和减少重污染天气的重要手段。要想有效应对并处理重污染天气问题,需不断提升污染监测能力,强化预测预报能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此次督查发现,“乌昌石”地区一些企业存在烟气超标排放问题,甚至在响应期间也依然如此。
在去年2月份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就“十四五”时期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当前全国重污染天气在京津冀、汾渭平原、东北和西北频发,而且都是在局部地区。成因不尽相同,主要以燃煤多、工业集聚、车多三大因素为主,而且西北地区部分城市产业布局不合理,受沙尘暴影响也较为严重。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道,现阶段包括“乌昌石”区域在内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发展冲动旺盛。在这一现实情况下,如何引导企业在守住生态环境红线和底线的基础上,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将是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文章链接:环保在线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8548.html